具身智能学界业界思想「惊人的统一」?美团在IROS开了个学术年会
具身智能学界业界思想「惊人的统一」?美团在IROS开了个学术年会最近机器人和 AI 相关领域的读者或多或少都在关注 IROS。
最近机器人和 AI 相关领域的读者或多或少都在关注 IROS。
昨天晚上闲着没事,想在 DeepSeek 搜一下 AI 博主有哪些可以学习的。 结果没想到,搜索结果里竟然出现了我自己。 内心 OS:祖坟冒青烟了,妈妈我出息了,我被 AI 认证了,以后简历可以写被
比拉尔·阿布-加扎勒在我们通话前几天刚刚搬到伦敦,现在往返于伦敦和迪拜两地。在美国工作近十年后,包括在Scale AI 任职的经历,他正将这些经验注入新事业:1001 AI——一家为中东和北非地区(MENA)关键行业构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企业。
生成式 AI 正在重写 3D 内容的生产流程:从“DCC 工具 + 外包”的线性供给,演进到“资产规模化生成 + 管线可用”的指数供给模式。过去五年,技术范式经历了从实时体积渲染,NeRF,到Score Distillation,3D扩散的快速迭代;需求侧则由游戏与影视,向3D 打印、电商样机、数字人、教育培训、以及AR/VR等长尾场景外溢。
来自硅谷一线 AI 创业者的数据:95% 的 AI Agent 在生产环境都部署失败了。 「不是因为模型本身不够智能,而是因为围绕它们搭建的脚手架,上下文工程、安全性、记忆设计都还远没有到位。」 「大多数创始人以为自己在打造 AI 产品,但实际上他们构建的是上下文选择系统。」
当特斯拉、Figure还在发量产蓝图时,中国公司已率先量产独特的绳驱AI机器人,并进入科研商业应用。IROS 2025顶会上,他们以跨国遥操和半身机器人新品引发关注。「Design for AI」的长期主义设计哲学,也获《Nature》报道认可。
2025 年 10 月,国际数据公司(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,IDC)发布了《中国 AI 翻译技术评估》报告。这份以“大模型驱动 AI 翻译能力全面换新”为主题的报告指出,大模型技术的全面渗透正在深刻重塑 AI 翻译市场。
近日刚好得了空闲,在研读 Anthropic 官方技术博客和一些相关论文,主题是「Agent 与 Context 工程」。2025 年 6 月以来,原名为「Prompt Engineering」的提示词工程,在 AI Agent 概念日趋火热的应用潮中,
AI 会写字吗?在写字机器人衍生换代的今天,你或许并不觉得 AI 写字有多么困难。
C.ai 之后,AI 陪伴还可能长出怎样的新物种?前 B 站副总裁刘斌新选择了一条非共识路线——从游戏陪伴切入,打造「逗逗游戏伙伴」。目前「逗逗游戏伙伴」已经拿下千万用户、月活突破 200 万,成为 AI 陪伴赛道里的另类黑马,如今,它正以「Hakko AI」之名加速出海。